技术+文化 小葫芦里藏着大生意

发布时间 : 2024-06-15 21:41:51  作者: 乐虎nba直播免费高清无插件

  一只普普通通的白皮葫芦卖不到10元钱,但在山东省聊城市堂邑镇,一只小葫芦却卖出了一万元高价。千倍升值背后,科技日报记者看出两大关键因素为小葫芦赋予了高价值:文化和技术。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驱车从济南往西,穿过聊城市区,大约120公里之后,到达了堂邑镇。

  建城已有千年历史的堂邑是优秀员、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故乡。长时间来,“为民、爱民、富民”的孔繁森精神激励着家乡人挥洒智慧,勤劳致富,葫芦产业便成为落实这种精神的载体之一。

  堂邑镇党委委员付真真自豪地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多年努力之后,全镇葫芦产业年产值达到7亿元,销售额占据全国市场七成以上。

  7年前,丈夫因车祸去世,留下老母亲和两个幼子。面对打击,李三红没有向生活低头,而是在雕刻葫芦上下起了苦功夫,从烙画到雕刻、掐丝,她慢慢地从一个学徒成长为远近闻名的技术能手。

  娴熟的葫芦雕刻技艺换来了水涨船高的收入,也让李三红带着20多位家庭妇女走上了致富路。一年多前,她获得了“脱贫之星”荣誉称号。

  李三红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要努力向前跑。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这句充满激情的线万堂邑人,转化为他们的集体行动。

  行走在堂邑镇主干道上,两边处处可见“葫芦”元素,无论是地里种的,还是街边立的,葫芦是名副其实的主角。

  记者随机进入一家葫芦工艺品店,众多技师正忙于雕刻葫芦。对她们来说,习以为常的是葫芦雕刻三道工序:将成熟的葫芦水煮;发酵去青皮;雕刻各种图案,或者“刻”,或者“片”。

  老手艺人说,当地雕刻技法上的成功之处在于,借鉴镂雕技法,将构图以外的空白部分全部镂空,透刻上折线纹、如意纹、古钱纹等各式花纹,然后上色。先用灰同油均匀搅拌,加入色料,抹在雕有图案的葫芦上,最后把葫芦表面擦拭干净,留在图案凹槽里的油灰会使图案更加清晰逼真,永不褪色。

  路东村党支部书记李正忠和记者说,当地的雕刻葫芦销售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精湛的雕刻技巧加上非遗品牌,使得这里的葫芦畅销国内,并走出国门,进入美欧日韩等海外市场。

  当国家文化产业的振兴政策如春风般吹来时,党委政府的介入和年轻人的加入为老手艺“复活”赢得了转机。

  郝洪燃是路庄村最早经营葫芦生意的村民。早在2001年,他建起了自己的葫芦加工厂,走向了产业化发展之路,目前他经营的工艺葫芦大约有100多种。他和记者说:“烙画、浮雕、针雕这几款走得最快,但量最大的还是烙画工艺葫芦。”

  烙画葫芦艺术又称烫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葫芦是指用烙铁在葫芦上熨出烙痕作画,与葫芦融为一体,能永久保存、收藏,艺术价值极高。

  在党委政策层面上,他们加码政策、技术、资金支持,打造国内最大的葫芦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让“规模效应”显现出来。同时,推动整个产业扩展视野,引入科研院校技术合作,创新推广种植嫁接技术,改变了葫芦种植不能重茬的特殊习性;引入新项目,通过资本的力量扩大老工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他们将传统的农产品葫芦通过雕刻、烙画等技法,赋之以花鸟虫鱼、人物、景物等各式图案;有能工巧匠在葫芦生长期采取勒、扎、挽等技术,让葫芦长出形态各异的造型,制作成茶具、鼻烟壶、工艺台灯等生活艺术用具;他们还将葫芦工艺与当地剪纸、面塑等工艺有效结合,打造出不少实用型、观赏型的创意作品,增加葫芦艺术的感染力、创新力,实现了由传统“葫芦加工”向“文化创意”的动能转换。

  记者了解到,拥有510户的路庄村,现已发展电商400余家,其中,淘宝户215户、咸鱼户15户、快手20户、直播户98户、微拍堂112户。白天打包发货,晚上直播当“网红”,已成为当地一景。

  临近春节,这些手艺人正加班加点,为马上就要来临的销售高潮准备好。正如李正忠所言:新年新气象,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要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记者 王延斌)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方法大范围的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技奖一等奖。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记者1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各1名载荷专家)。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在解读高光谱分析技术为珍贵文物进行三维“留影”的最新进展时说:“光谱是辨别物质的‘指纹’。前不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运用三维技术,首次根据出土头骨,复原出一尊男性红山先人的容貌。

  1966年12月的一天,罗布泊,一朵巨大的白色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爆炸成功。

  苹果公司10日在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个人智能系统“苹果智能”。该系统集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可应用于苹果多款产品。

  芒种时节农事忙。河南、山西等地麦收陆续进入尾声,湖南、江西一些地方正忙着种稻插秧。北方收麦、南方种稻,收与种紧密相连,南与北交相辉映,中部这片土地上充盈着丰收与希望的气息。